美国“动力”网站在其“战区”频道于7月16日发布了相关报道查配资平台的网站,文章提到,根据美国陆军的新闻稿显示,于7月15日,在澳大利亚北部的沙漠地区,美国陆军第3多域特遣部队在参与名为“护身军刀2025”的联合演习期间,成功使用“堤丰”中导系统对海上目标实施了“标准-6”多用途导弹的实弹射击。这是“堤丰”中导系统首次在美国本土之外进行实弹射击,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陆军对此次行动表示,成功的射击展现了第3多域特遣部队与联合特遣部队之间在目标锁定和指挥控制方面的互操作性,突显了他们在持久部署远程精准打击能力上的潜力。此次演练也彰显了澳美之间紧密的军事同盟关系,以及第3多域特遣部队与第10澳大利亚旅在快速打击能力方面的显著进步。尽管此次发射的导弹实际上为经过改装的海军防空导弹,打击的目标仅仅是一个静态的靶船,然而,报道指出,这场实弹演习向外界传达了一个十分明确的信号:美国陆军正在计划扩大其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并朝着在“印太地区”建立“堤丰”中程导弹系统的常规基地迈进。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美国陆军第1多域特遣部队以参与美菲联合演习的理由,将“堤丰”中导系统首次部署至菲律宾,这也标志着该系统在西太平洋的首次亮相。
展开剩余72%简单来说,“堤丰”中导系统相当于将军舰上的导弹安装在卡车上。这套系统由4个MK-41垂直发射装置构成,具备发射两种“二手导弹”的能力:一种是射程为1800公里的亚音速“战斧”巡航导弹,另一种是经过改装的“标准-6”防空导弹,变为对海打击导弹,其射程达到380公里。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美军将“堤丰”系统部署于菲律宾,的确可能对我们在南海的航行船只形成一定的打击威胁,当然也对南沙驻守的岛礁及我东南沿海的陆地构成了隐患。如果该系统未来在日本甚至韩国部署,将对我们在东海的艘船及该地区陆地带来更大的威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陆军宣传该系统的威力,其实“堤丰”系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
首先,中国的防空系统在对付“堤丰”导弹方面拥有一定的拦截能力。虽然“战斧”巡航导弹具备较远的射程,但其飞行速度仅为亚音速。而“标准-6”虽然作为防空导弹速度较快,但改作反舰导弹后,在低空稠密空气中飞行,速度会显著下降。因此,只要我们能够及时发现,“红旗-9”、“红旗-16”等防空导弹依然有可能提高拦截成功率。
其次,“堤丰”系统按发射连的编制单位构建,一个完整的“堤丰”中导系统一般由7台车辆组成,其中包括4台导弹发射车辆和3台资源保障车辆,例如指挥控制车、装填车、吊装车及电源支持车等庞大的设备。这些车辆无疑在卫星侦察的监视之下,假如在战争中被侦测,一旦在菲律宾、澳大利亚,甚至日韩的部署则难逃被我们的导弹摧毁的命运。如果系统中的一台车辆被摧毁,整个系统的作战效能都将受到致命影响。
再者,需要强调的是,该系统实际上只是美国陆军为了争夺与海空军的地位而开发的一款武器。与中国的“东风-17”、“东风-21”以及“东风-27”等导弹相比,“堤丰”系统的实力显得捉襟见肘。东风系列导弹可以轻松摧毁“堤丰”系统,而“堤丰”系统在实施打击时却难以有效击中东风导弹。面对美国的“堤丰”系统,我们在战略和战术层面当然要给予足够重视,但更重要的是,充分相信我们的能力来应对这些威胁。
发布于: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