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起,备受关注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正式施行。作为中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这部法律在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等方面作出针对性制度安排,对于保障民营企业及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56789”的重要作用(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我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超过1.25亿户。
要让民营经济信心与活力生根发芽,必须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营商环境。这离不开政策层面的精准施策,更离不开法律层面的刚性保障。民营经济促进法从首次提出立法到颁布施行,用时不到18个月,但从提出“公平竞争”到“规范经营”,从“服务保障”到“权益保护”,共9章78条的法律条文中顶级配资平台,针对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这一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都给予了积极回应。
多个“首次”稳定民营企业发展预期。积极回应各方关切,民营经济促进法创下了多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写入法律,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民营企业在资金、土地、人力、数据等生产要素配置上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权利”……多个“首次”彰显了对民营企业的坚定支持的决心,明确的法律地位和清晰的法律边界也为民营企业创造出更稳定的发展环境,强化法律保护赋予了民营企业更多安全感,让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有底气。
一视同仁的制度安排让民营企业坚定信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关键在于公平竞争。“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这一原则贯穿了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在法律条文中,“公平竞争”被列在总则之后,单独成章,也彰显了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的决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定期清理市场准入壁垒、禁止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限制或者排斥民营经济组织”,对这些民营企业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一一作出规定。法治建设“利长远”,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发挥保障作用,将持续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和创新动力。
相关配套规定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民营经济的活跃发展也离不开相关措施的激励引导。民营经济促进法就支持民营经济组织科技创新、引导民营经济组织规范经营、优化民营经济组织服务保障作出专门规定,从多方面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规定一方面注重鼓励支持,例如,设置“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专章,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鼓励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投资、创业;另一方面注重引导规范,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守法经营,加强风险防范管理,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无论是“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经济组织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平等获得直接融资”,还是“健全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制度”,都有助于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创新创造的发展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只有平等地保护民营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才能真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让民营企业更有信心、更有闯劲。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定心丸”,回应了企业的殷切期待,彰显了党和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以法治的稳定性增强发展的确定性,在民营企业促进法的护航下,民营企业勇敢闯、大胆干正逢其时顶级配资平台,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拔节生长未来可期。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