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
今年以来,新的政策信号不断释放,有效激活了消费市场的潜力。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下阶段货币政策思路中,再度强调支持扩大消费的重要作用。
“当前,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核心动力,是夯实高质量发展确定性的重要抓手,但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消费信心不足等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刺激消费仍需政策发力。”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货币政策强调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积极满足各类主体多样化资金需求,不仅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也能通过金融创新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消费活力的释放离不开政策与金融的协同发力。《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各项促消费政策的指引下,今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将支持和提振消费作为今年重要的工作部署之一,以多元举措激发消费潜力。
银行业多举措助燃消费
在政策指导下,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构建了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为消费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报告》提出,“金融机构围绕以旧换新、冰雪运动等消费场景,持续创新推出多元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自“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实施以来,各家金融机构纷纷响应,不断激发多样化、差异化的消费潜力。
工商银行围绕制造业、商贸等优化金融服务,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消费和商户金融服务体系。今年一季度,工商银行投放个人消费贷款超1300亿元,借记卡消费额超4.2万亿元,信用卡消费额近5000亿元,有力支持消费增长和出口转内销。
农业银行积极融入居民新能源汽车、家居家电、健康养老、绿色消费等消费场景,多措并举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力度。聚焦养老托育、文化娱乐、居住服务等重点领域,提供差异化服务,更好满足客户的服务消费需求。截至今年2月末,农业银行累计投放个人消费贷款948亿元,较年初增加169亿元。
建设银行有力支持扩内需促消费,加快助推“两新”工作落地落实。日前,建行发布了《消费金融专项行动方案》,加强覆盖消费全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一季度含信用卡在内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61万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金融支持消费已有较好基础,仍有进一步发力空间。《报告》提出,“消费领域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文体旅游、养老托育、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领域个性化、高品质供给存在缺口,县域服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
加大服务消费金融支持力度
在谈及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时,《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积极满足各类主体多样化资金需求。”
“近年来,国内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但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消费市场活力正逐步释放,增速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展现出复苏向好的积极信号。”《报告》提到,从结构看,受限于市场饱和与供需适配性,传统商品消费增长逐渐承压,而服务消费需求持续升温,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稳步提升,在扩大内需乃至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值得关注的是,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印发通知,设立5000亿元额度“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
在薛洪言看来,服务消费(如文旅、健康、养老)具有低杠杆、高频次特点,符合消费升级趋势,但此前因缺乏抵押物、需求分散等问题,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导致优质供给缺乏,反过来又制约服务消费升级水平。
“此次新设推出这一结构性政策工具,旨在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并与财政及其他行业政策协同配合,更好地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通过创设再贷款工具,以低成本资金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可有效降低服务消费企业融资成本,加速服务消费领域的扩容提质,有助于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良性循环,加快推动消费结构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型。”薛洪言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挖掘消费金融增长空间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基调下,5月7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也对提振居民消费作了重点部署。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介绍称,“将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目前的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持续支持‘两新’政策实施”。
“这对于提振消费是直接利好。”薛洪言告诉记者,从供给端来看,企业通过获得更多资金,可以加速设备更新与技术升级,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能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生产出更符合消费者品质与环保需求的产品,继而刺激居民消费意愿。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政策层面,提振消费仍有可以挖掘的空间。“可以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将消费补贴覆盖范围扩大至服务消费等来释放服务消费潜力。”薛洪言建议,还可以推出一揽子优惠补贴政策鼓励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供给,在供需两端综合发力。
作为消费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各家银行机构又该如何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不断提升服务能级?
“银行要密切关注消费热点,发掘其中的消费金融服务潜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国内假日经济、冰雪经济、文化旅游等发展潜力较大,金融机构可以围绕其需求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文化旅游作为服务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需求将继续扩大,围绕该领域的金融服务需要不断加强。
《报告》提到,“从金融支持消费情况看,传统信贷依赖度较高,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占比偏低专业的正规实盘配资网站,信贷产品适配性不足,需要通过构建与消费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扩大消费领域高质量金融供给,最终形成消费与金融相互赋能、深度融合、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持续释放消费市场增长动能。”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